重要的事情也别说三遍?唠叨“错”在哪?

2020-03-02

总是在一件事上教育,可说了无数次孩子还是没有改变,甚至越来越烦,仿佛在故意挑战父母?可能很多父母都碰到过类似的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今天刘冬梅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讨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逆反行为,以及我们该怎样做。


亲爱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刘冬梅。


今天我想聊聊父母唠叨容易导致孩子反叛,家长怎么样教育才合适这个话题。


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马克·吐温去参加一个慈善募捐会,照例,在募捐前会有一场生动激昂的演讲。在听演讲的最初,马克·吐温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身上带的所有钱。


但是,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半的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向大家募捐的时候,马克吐温不但没有捐钱——相反,他从盘子里拿走了一些钱。


这种因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他人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叫做“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比如孩子在某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他回到家后就可能面临父母的“轮番轰炸”,有时候甚至爷爷、奶奶也会参与到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中。


刚开始,孩子可能还有点内疚不安,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选择性失聪”,将家长的话当成“耳旁风”,完全“屏蔽”家长的说教,以至于我行我素,屡教不改。


其实,这只是因为我们不懂孩子的心,触犯了孩子心中的“超限”。


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孩子还可能觉得不耐烦、反感、讨厌等,进而产生逆反心理,表现为和家长顶嘴,“我就这样,你们爱咋咋地!”


由此可见,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如果不注意“度”的把握,就很容易适得其反。


具体而言,一、即使孩子犯错,家长的批评、教育也要“点到为止”,即针对一次错误,尽量做到只教育一次


二、再大的、再深的道理都不要长篇大论,只要给孩子讲上三分钟就够了,注意做到简洁明了,层次推进。


三、给孩子讲道理时一定要注意孩子可接受的限度,不要让孩子一下子就接受和记住太多东西;


四、如果不得不再次教育,最好也换个角度或换种说法,避免让孩子产生“爸妈揪着我的一个错误不放”的想法。避免孩子产生厌烦与反抗心理。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家庭教育应该从“盲目教”转变为“学会教”,从“无度”转变为“有度”,做到教子有方、教子有度。



小   结

1、超限效应:因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他人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2、针对孩子的错误,尽量教育一次,时间不要过长,内容要在孩子接受范围内,需要再教育时最好能换一个角度,不然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刘冬梅老师介绍详情

—— 此网站页面内容和设计已申请专利,抄袭和模仿必追究法律责任 ——

扫码联系山青云白心理导师

微信咨询

立即扫描二维码
用心沟通
欢迎在线和我们的助理咨询师交流
我们不夸大问题 不渲染情绪
只在意你最真实的感受
温柔有力 山青云白

扫码关注山青云白公众号

山青云白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每天推送心理文章和心理活动
24小时咨询热线
0755-86635828
深圳南山区深南大道12069号海岸时代大厦东A座2113
粤ICP备15097105号

山东保安公司 接线端子 高德高周波